中央所提修正草案已違法,臺北市政府四訴求呼籲恪遵現制、不開倒車

臺北市政府今(11)日表示,中央政府規劃修正「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草案,已明顯違反《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第3項及《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不合法且留有黑箱疑慮,更比三十年前的相關補助制度還退步,嚴重衝擊基層民生與地方自治,臺北市政府除了呼籲中央應懸崖勒馬、未有地方共識前恪遵現制而不做修訂,更提出四訴求向中央喊話:不要黑箱、不要獨裁、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傷害弱勢!

北市府指出,依《財政收支劃分法》第30條第3項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之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此條文的立法目的是保障地方能持續獲得穩定補助財源。又依據《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中央對地方補助應明定補助項目、對象、比率及處理原則。本次中央藉由修正補助辦法,修訂現行條文第2條及第3條,除增訂一般性補助款比率限制,另以模糊籠統之「具經常性、普及性、基本建設或維運性質、財政均衡等補助經費」替代現行規定之「定額設算之教育、社會福利及基本設施」,恐導致地方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低於修法前金額,無法確實保障地方財源,違反前揭《地制法》與《財劃法》規定,嚴重損害地方依法應享之財政權益與人民基本生活保障。

臺北市政府秘書長李泰興直指:「中央政府在亂搞,我們地方政府被搞亂了。」他表示,目前中央一些做法導致地方產生很大的困擾。尤其中央最近刪減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或是修補助辦法,這些舉措與地方的認知有很大差異。地方自治是未來趨勢,也是國際潮流;為了落實地方自治,照理說中央應該給地方更多自主財源。

李泰興表示,地方自治向前走,中央補助卻倒退走。他舉例,民國88年為落實地方自治,訂定《地方制度法》,該法第69條第3項已明定中央補助辦法應針對補助事項明訂項目及比例。因此,依據《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訂定了「中央對直轄市及地方縣市政府補助辦法」。

對於此次中央補助辦法的新修正,李泰興表示遺憾。他指出,中央刪除相關條文後,未來中央補助款到底剩下什麼?中央僅提「普及性」、「均衡性」,但補助項目為何?無從得知。

李泰興進一步指出,草案修的計畫型補助款內容為何?補助事項是什麼?任一樣都沒有,而是由中央各部會自行訂定補助項目、比例及處理原則。北市府認為,中央此次補助辦法修正嚴重違反地方自治,亦違反《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精神。簡單說,中央開始走黑箱作業,與過去訴求的透明、公開、公式化背道而馳,此次修法反而不如88年前制度。

財政局長胡曉嵐表示,一般性補助款對地方政府主要用於社會福利、教育與基本設施。《財劃法》於今年3月21日經總統公布生效,依該法第30條規定,中央政府給予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但行政院於今年5月16日逕行刪減地方政府114年度一般性補助款達27.3%,臺北市政府遭刪減37.9億元,明顯違反《財劃法》規定,衝擊地方財政,損及臺北市民及全國民眾權益。

胡曉嵐指出,為爭取市民權益,臺北市政府已於5月29日向行政院提起訴願,展開行政救濟行動。此外,截至5月底,中央對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的撥付部分,對臺北市政府也已短撥45億元,嚴重影響地方財政穩健性。

主計處長蘇文樹表示,依《地方制度法》第69條第3項規定,中央對地方的補助須明定項目、對象與比例。過去的補助規定以附表形式呈現,明確列出補助事項,此次修法卻將兩個附表全部刪除。這將導致地方政府無從掌握中央將補助哪些項目,也將影響預算籌編作業。

蘇文樹強調,依新版補助辦法草案,初估臺北市每年經費負擔將增加200億元以上,對市府財政衝擊極大;以交通部補助大眾捷運系統建設計畫為例,後續是否補助目前不明;新修正補助比例全面下修至最高50%,減幅達四成,未來臺北市推動捷運建設計畫,可能須修正計畫,未核定部分恐需額外增加800億至1,200億元左右市庫負擔。

財政局長胡曉嵐與主計處長蘇文樹進一步指出,本次修訂嚴重倒退,明顯背離自民國88年以來,補助制度朝向「公開、透明、公式化」發展的方向。以草案對現行第7條及第9條修訂為例,刪除計畫型補助收入之具體補助項目與補助比率,形同未來補助標準由中央完全決定,缺乏透明度,恐形成黑箱作業,實質影響地方施政自主,嚴重侵害地方政府決定優先施政項目的權限與法治秩序。

都發局長簡瑟芳表示,中央補助辦法對都市發展局影響主要在於住宅政策推動,包含社會住宅、租金補貼與包租代管。社會住宅部分,目前以融資方式興建,中央亦補助融資利息,四年半來共補助11億元;未來五年預估需求補助51.28億元,憂心法令修正將影響額度;目前中央擴大租金補貼由中央全額支應,地方協助收件審查,臺北市約有7萬5千戶受益,若中央資金不到位,地方須配合編列,估每年需39億元,加上臺北市針對特殊對象加碼補助1.48億元,總額近40億元,全國總計75萬戶承租戶恐受影響;至於包租代管部分,目前由中央編列預算、地方執行,1至4期計畫已獲核定22億元,預估115年第5期需2.11億元,若資金不到位,地方財政難以支應,未來計畫執行將受影響。

教育局局長湯志民補充表示,教育局分兩部分說明。第一部分為計畫型補助款,原核定金額為31.92億元,現遭刪減12.4億元,減幅38.88%。受影響項目包含國中小水電費及冷氣電費維護費、144所學校冷氣機汰換、3所國中小教室改建及約80所學校資訊電腦教室更新等。第二部分為114及115年度教育部通知內容:114年度身心障礙教育補助比例由85%降為55%;校園改善補助由50%降至15%;無障礙環境補助由70%降至14.95%;學校運動團隊補助由90%降至39.81%。

湯志民續指出,教育部通知自115年起,臺北市須自編經費,包括「一生一平板」計畫與114年原由教育部編列之臺電電費凍漲補助,總額高達17.66億元。需自編經費對教育局形成沉重負擔,籲請中央重視,勿影響學生權益及地方教育推展。

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社福工作存在極大隱憂,單就今年一般性補助款而言,社福經費即遭刪減14.67億元,對兒少、身障、老人等弱勢群體造成衝擊。

姚淑文指出,去年已核定之計畫型補助,社會局原申請57.8億元,僅獲30億元撥付,尚有27.8億元未到位,且多涉及人力經費,恐影響社福服務持續性,目前「社福巷弄站」尚有近2億元未撥付、成癮行為預防款項亦未到位、育兒津貼5.2億元亦尚未撥款。賴總統選前曾與社福團體溝通政策願景,但「國家希望工程」中強調的五大政策現已「走味」,若為咖啡,頂多拉肚子;但若是政策,則會中斷人民福利服務。

研考會主委殷瑋提出北市府的四個訴求:不要黑箱、不要獨裁、不要一意孤行、不要傷害弱勢:首先,在一個理想的中央款項分配應該要有標準、有公式、有可以依循的細節在附表當中,而現在可說是把辦法修惡、沒有標準、沒有公式、毫無附表;第二,不要獨裁,行政院跟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不喜歡外界對他們有關於「獨裁」的評論,那就不該留下讓人探聽的空間、更不要真的做出不跟地方政府商量的舉動,沒有和地方政府好好討論就要推行的話,外界評論自然公道在人心;第三,不要一意孤行,在完整、具體討論怎麼做之前,應該先用現在的制度,該怎麼分配就怎麼分配,不要閉起門來自己重新發明輪子;第四,不要傷害弱勢、不要傷害市民、不要傷害地方、不要傷害長輩、不要傷害孩子,為了確保這件事情,北市府也要公開呼籲,不要用這個修惡的辦法來處理。

殷瑋表示,臺北市和其他縣市,包括南投、彰化、雲林,一起到行政院共同提出訴願的訴求,一直以來每個縣市都有密切的溝通與團結合作,據私下了解,還有更多縣市可能會在這一週內提出相關訴願行動;北市府也認為不排除應該要把這樣一個議題讓它法治化,如果立法院也願意思考讓這件事情法治化,讓這個議題上升到法律位階的可能性的話,北市也不排除透過縣市串聯,以及與立法院合作的方式,讓這個議題能夠有更進一步、更明確的答案。

會後媒體提問,交通、文教部分外,治安與防災是否也受影響?財政局長胡曉嵐回應,此次衝擊是全面性。截至5月底,中央刪減北市一般性補助款37.9億元,統籌稅款短撥45億元,影響整體施政財源;行政訴訟方面,5月29日已提起訴願,依訴願法,行政院須於三個月內作成決定,若對市府與市民不利,將依法提出行政訴訟等救濟行動。

記者提問,綠營縣市向行政院請命要求以追加預算因應補助問題,北市看法為何?秘書長李泰興指出,追加預算需符合法定要件,例如重大事故、災害或新增機關等;刪減預算並不符合追加預算的法定要件。研考會主委殷瑋補充,蔣萬安市長曾明確表示,追加預算是捨近求遠,若能依法補助地方,就能直接解決問題,無須透過追加預算。

記者提問,綠營縣市長拜會行政院長卓榮泰是否反映中央僅與綠營溝通?秘書長李泰興指出,過去30年不分藍綠皆依《地方制度法》第69條辦理補助,目前中央廢除明確補助項目與比例,改由中央全權決定,地方自然擔心是否出現差別待遇,呼籲中央尊重法治精神,公開、透明、公平分配補助款。研考會主委殷瑋補充,全體縣市民都是國民,中央應一視同仁,與地方為夥伴關係,透過補助完成照顧人民責任,避免差別待遇。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4)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2)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5)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6)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7)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1)
  • 北市府回應主計總處來函「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修正草案」記者會 (3)
Posted on

熱天个時節‧成果展暨微酵市集 多元跨域課程 臺北客家書院展現學習成果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營運的臺北客家書院(以下簡稱書院)將於6月14日(六)下午2-5時,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熱天个時節‧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暨微酵市集」,以客語「熱天」(ngied tienˊ   夏天)之意,呼應時序節氣及書院學員們對於終身學習的熱情與活力。當天設立動、靜態成果展、音樂舞蹈表演、客家工藝手作物的免費體驗外,還有客家與小農綠色特色市集、客語互動學習及動態教學體驗攤位等;更跨單位合作,結合公益視障按摩、消防宣導,豐富活動邀請民眾共同參與!

 

終身學習呈現多元活力

職人講師獻藝與市民同樂

  臺北客家書院114-1期成果展,綜合當期課程規劃及近期關注議題的心得,揉合客家文化與「永續發展」、「親子學習」,提供跨領域學習體驗,展現各領域中客家文化與永續結合的成果。當日活動分四部分進行,第一是舞台區的「表演活動」,由客家書院的師生以二胡與中國笛演繹國樂及客家經典樂曲、客語流行歌曲與改編短劇相互打擂台,還有精彩的自製大襟衫走秀及傳統客家八音演奏;並特邀新生代客語演唱團體《彤溫岑二重唱》帶來活潑演出。

  

       書院攤位活動,將以17組攤位展示精彩成果,並由職人講師帶領民眾進行客家×永續×工藝免費體驗活動(名額有限,請先於官網報名登記https://www.tphkc.org.tw/),動靜並陳展現終身學習與成人教育的多元性。民眾可在四縣、海陸腔客語攤位猜謎,在唸謠的互動遊戲中學習客語;本次亦有客語結合瑜珈之動態體驗,歡迎大家前來報名,玩遊戲學客語!

部分攤位現場完成客家公園相關粉絲團按讚打卡或攤位任務者,還可獲得限量禮物乙份。

微酵野餐日╳居家安全╳暖心公益

客家社群展現社會及永續關懷

  活動當天將辦理微酵市集,從上午10時陸續開攤到下午5時,由竹夢市集 × 水花園農學市集延續本會關注永續發展議題,結合夏日生機盎然的綠色元素,市集以客家文化、客庄物產、傳統工藝結合關懷土地、友善環境、綠色餐飲,透過實際行動實踐關懷我們的環境與社會。

  

        為了響應SDGs目標3:健康與福祉及SDGs、目標8: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當天還有「跨單位合作」,結合北市消防局防災宣導,傳達防災知識,建立正確自助、互助及助人的觀念。現場還設有與台北市啟明權益促進會合作之視障按摩,落實提供弱勢族群工作機會與傳達客家社群關注公益不落人後之精神。

 

終身學習不停歇

6/25搶先線上報名

       臺北客家書院誠摯歡迎市民朋友加入終身學習行列!114-2期課程預計於6月25日(三)上午10時開放線上報名,依性質分為1-3學分課程與免學分費課程,1學分費用800元,於6月25日(三)至7月04日(五)16時報名者,享早鳥優惠免收200元報名費;身心障礙者、低收入戶、滿65歲以上、主題公園志工等身份,享有學分費5折優待。(以上優惠「免學分費課程」不適用)

     

       報名與繳費請上網搜尋「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課程洽詢(02)2369-1198#322、324、325,或至「臺北客家書院」查詢。

  • 1140612北市客基會新聞 臺北客家書院114-1成果展.odt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1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2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3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4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5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6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7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8_0
  • 臺北客家書院114學年第1期成果展示意圖-9_0
Posted on

台北地下街店鋪遭霸占三審定讞 市場處勝訴並訴請強制執行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遭霸占案,業於114年3月4日最高法院判決(由市場處勝訴)三審定讞,114年5月2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於命占用人等收受命令15日內返還店鋪予市場處,市場處114年5月29日發文提醒占用人儘速聯繫本處辦理點交事宜,惟占用人於114年6月11日下午5時前仍未主動聯繫,市場處遂依執行命令陳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債務人履行情形,後續將配合法院辦理強制執行收回店鋪等事宜。

        台北地下街102號店鋪原由聚寶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承租使用,該公司將店鋪交由股東沈氏等人經營使用,惟該等使用人未經許可私自於公共空間違規設置燈箱及張貼大型廣告輸出物,經市場處及地下街合作社一再勸導應遵紀守法及限期改善,沈氏等卻拒不改善,爰市場處依店鋪使用行政契約等規定於107年6月25日終止該店鋪之契約與使用權,並限期騰空返還市場處,然沈氏等卻持續占用該店鋪擺放扭蛋機牟利,拒不騰空返還。市場處基於維護市有財產權益及地下街整體秩序,依法提起返還102號店鋪之訴,歷經七年漫長的法院訴訟調查審理,期間一審、二審皆由市場處勝訴,最終於 114年3月4日由最高法院判決,市場處勝訴,全案三審定讞。

        另64、70B、104、105及107號店鋪亦因安置戶公司與市場處間契約屆期應依限騰空返還店鋪,然公司內股東沈氏等仍持續占用擺放扭蛋機牟利,且與消費者發生兌幣爭議等遭投訴情事,相關訴訟法院刻繼續審理中,市場處亦積極配合法院審理,將於三審定讞後依確定判決辦理相關事宜,還民眾一個優質的遊逛購物環境。

Posted on

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科   卓育欣科長  1999轉1230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

【臺北報導】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下稱教育局)為培育科技跨域人才,創全國之先於中正高中、陽明高中、百齡高中成立高中AI專班,113學年度擴大辦理「新科技學程」共計8校參與計畫,並於114年6月14日(星期六)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樓及B1舉辦「113學年度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將展出新科技學程各校專題成果,更邀請各學層共26校共同參與展出!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897/4e050f22-2a8e-421e-afd7-a1fcfeb91aac.jpg

 本次「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內容豐富,現場規劃「互動展示區」、「學生主題發表會」及「海報靜態展覽」等三大區域,高國中展出AI科技視覺辨識、機器學習、機器人應用、數據挖掘及智慧代理等實際應用案例,國小展出VR應用、智慧小車等新興科技及STEAM跨域學習成果。

 在「互動展示區」,陽明高中以校內棒球隊為題發表專題「AI智慧投手養成計畫」,結合Rapsodo Pitching 2.0 Pro雷達科技儀器及視覺影像分析,使用 AI 追蹤工具錄下投球影片,獲得旋轉軸(spin axis)、傾斜(tilt)、旋轉方向(spin direction)、陀螺角度(gyrodegree)等數據,並以高速攝影機錄下投球動作,並透過慢動作回放分析協助選手評估目前整體的投球武器庫的完整度與如何優化,再透過教練對於物理、握法、出手想法的了解,幫助選手打造出犀利的球種以及更好的投球機制,讓訓練成效不再只是依靠感覺評斷。

 「學生主題發表會」中山女高展出獲得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金獎作品「血友病專用OK繃」,針對血友病患者在受傷時,因凝血功能異常而難以止血的問題,設計一款專用的OK繃,幫助患者更快速止血,將OK繃結合凝血劑或止血材料,讓OK繃在接觸傷口時,立即產生止血作用,除減輕血友病患者受傷後的痛苦和傷勢外,更提高傷後照護及傷口照護品質。

 「海報靜態展覽」百齡高中因對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技術感興趣,並關注相關車禍新聞後,以「路逕自走車」為題,製作一台具備循線與避障功能的自走車,感知障礙並依路徑行駛,模擬自動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

 教育局表示,為因應近年人工智慧(AI)科技及各式新興科技知識急遽發展,為培養本市學生將AI思維轉換、運用於解決生活情境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跨領域學習活動、師資培育及校本STEAM課程發展等,同時持續推動本市新科技學程,114學年度預計達11校,預計投入980萬經費培育本市AI人才,培養學生科技素養、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未來將持續推動AI教育,修訂各學層資訊科技領域課程綱要,將於114學年開始輔導學校開發相關課程、進行師資增能,於115學年度課程審查時,正式於各校適用。

 

  • 教育局新聞稿1140612113學年度臺北市「AI教育節」- 3大展區、26校展出AI及新興科技教育專題學習成果!.pdf
  • 臺北市AI教育節海報
Posted on

跟上夏日音樂新時尚! TSO夏日音樂漫步登場,在樂音裡遇見夏日清爽一隅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自2024年起邀請林易擔任駐團藝術家,以「青年音樂家.好朋友」為主軸,一起在夏日為舞臺注入充沛的清新能量。今年的「夏日音樂漫步」企劃,將結合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用音樂串起與觀眾的距離,搭配輕鬆氛圍設計,與多位活躍於歐、亞樂壇的國際青年音樂家齊聚一堂。

青年指揮莊東杰打造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

夏日音樂漫步「首部曲」《莊東杰、張凱閔與TSO》及《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邀請青年指揮莊東杰掌舵,將於中山堂中正廳為觀眾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與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8月10日場次,將邀請即將參賽2025年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的臺灣鋼琴家張凱閔擔綱演出。作為我國鋼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張凱閔的演奏融合理性與情感,技藝純熟,深具音樂性。此次登台,觀眾將有機會搶先一睹未來國際賽場焦點人物的風采,並為臺灣音樂界的新希望送上最溫暖的掌聲。8月17日場次,邀請林易與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大提琴家艾德加・莫羅(Edgar Moreau)帶來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精彩可期。

林易駐團計畫:世界音樂家齊聚 共築夏日經典之聲

緊接著駐團藝術家「好朋友系列」,讓炎炎夏日感受年輕、創意的音樂魂,一系列知性與深度的旅程即將於夏日展開。駐團藝術家林易規劃一系列於國家演奏廳精緻深邃的室內樂演出,他參考多個國際音樂節的經驗,希望能將國際級的音樂視野引進臺北,讓世界的聲音在城市共鳴。林易分享他對於夏日音樂漫步的策劃:「這兩年擔任TSO駐團藝術家,有了和以往鋼琴家身分截然不同的體驗,在與國際音樂好友討論曲目的過程中,藉由各種室內樂組合得到更多音樂的可能性與想法,也感受到音樂連結彼此、連結聽眾、連結世界與臺北。」

林易表示,跟TSO有十年的淵源,包括2015及2023年的演出,當時他是以獨奏家的身分與TSO合作,就感覺TSO的團員很會聽獨奏家的聲音並給予支持及回應,讓他印象深刻,這次很高興有機會擔任TSO的駐團藝術家,與TSO的音樂家們一起討論曲目、討論音樂共同演奏出來,2-3週大家聚在一起,音樂家彼此更加有默契而更瞭解彼此親近,更連帶與聽眾的距離更近,這就是音樂的power,年輕音樂家的strong。林易表示有人的connection就會有音樂,透過音樂有實體的表達而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本次邀集多位國際知名音樂家來臺共襄盛舉,林易表示去年與莫羅、鮑里斯.博戈洛托(Boris Borgolotto)、趙珍珠(Jinjoo Cho)合作時留下了美好回憶,對臺北的聽眾有著非常好的印象。今年將擴大這項計畫的規模,除了上述三位熟面孔外,也將迎來新夥伴,包括小提琴家斯蒂凡.賈基夫(Stefan Jackiw)、中提琴家亞德里安.拉.馬爾卡(Adrien La Marca)與大提琴家麥克斯.蓋斯勒(Max Geissler),更多音樂好朋友一起同歡,將與TSO音樂家同台迸出璀璨火花。

整體節目不僅顯現林易對室內樂的深刻理解,更展現TSO作為國際音樂交流平台的深厚實力,林易充滿期待地提出未來的期許:「一直很喜歡音樂節這個概念,希望未來的『夏日音樂漫步』能發展為為期兩至三週的『國際夏日音樂節』,能夠在未來的『臺北音樂廳』舉行,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音樂家參與。」未來臺北舉辦國際音樂節,相信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好友們都會帶著家人來臺北共襄盛舉,這也是林易的夢想,希望透過音樂節的累積建立國際的音樂社群(build music community)。

為實現這項願景,一座優質的演出場地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正積極籌建中的「臺北音樂廳」,正是能肩負此重任的關鍵設施。該音樂廳規劃興建一座擁有1,500席的葡萄園式主廳、一座600席的多媒體排練實驗空間,以及數個不同規模的排練廳,是國際知名建築聲學大師徐亞英老師的最後設計作品,將以卓越的聲學性能,成為臺北音樂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地。未來,臺北音樂廳也將成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國樂團的常駐演出場所,也將為臺北打造出一個與國際音樂節接軌的理想平台。

音樂不只是藝術 更是盛夏生活提案

走出音樂廳,走向城市綠地與文化空間,TSO將於7月26日至27日熱情加入松山文創園區「夏日松一下」活動,以4場輕鬆愉快的免費室內樂演出作為夏日暖手,邀請市民朋友於夏日午後時光感受音樂的美好。在樂音中漫遊夏日風景,為臺北市注入一股音樂新律動,成為市民們「暑假最具質感的新選擇」。

TSO期盼讓音樂走入日常,無論您是古典樂迷,或是正尋找暑假清涼避暑的藝文選擇,TSO夏日音樂漫步都將為您帶來一段耳目一新、沁涼動人的夏日體驗。邀您一同走入TSO的盛夏樂章。

【夏日音樂漫步 購票優惠】

自2025年6月13日(五)12:00前,享早鳥75折優惠,2025年6月13日(五)12:00後,任選2場可享8折優惠,以上方案最低票價不予折扣。更多演出資訊與購票詳情,敬請參閱OPENTIX節目列表: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560116802290040832

TSO 2025夏日音樂漫步場次: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張凱閔與TSO

時間:8/10(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莊東杰、林易、賈基夫、莫羅與TSO

時間:8/17(日)14:30

地點:中山堂中正廳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德法篇

時間:8/15(五)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楊雅淳、斯蒂凡.賈基夫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Ya-Chun Yang, Stefan Jackiw, Violin

中提琴:陳梅君

Mei-Chun Chen, Viola

大提琴:麥克斯.蓋斯勒、詹書婷

Max Geissler, Shu-Ting Jan,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2025 TSO 夏日音樂漫步】TSO、林易與好朋友們─俄國篇

時間:8/20(三)19:30

地點:國家演奏廳

演出人員:

小提琴:斯蒂凡.賈基夫、趙珍珠、鮑里斯.博戈洛托、胡庭瑄

Stefan Jackiw, Jinjoo Cho, Boris Borgolotto, Ting-Hsuan Hu, Violin

中提琴:亞德利安.拉.馬爾卡

Adrien La Marca, Viola

大提琴:艾德加.莫羅、高洛堯

Edgar Moreau, Lo-Yao Kao, Cello  

鋼琴:林易

Steven Lin, Piano

Posted on

男童誤將路人認成爸一路跟隨 暖心捷警緊牽男童手沿途找尋 協助重回家人懷抱

     日前一名男童與父親及姐姐在捷運西門站一號出口外用餐後,不慎在人潮中與家人走散,捷運警察隊第四分隊警員郭博正、陳永晉接獲通報後,即刻趕赴現場處理,迅速找到男童爸爸與姐姐,順利助其與家人團圓。

      經了解,男童原本與姊姊及父親在西門町一號出口附近用餐,飯後因人潮擁擠,男童不慎將前方一名陌生男子誤認成父親並跟隨在後。該名男子察覺異狀後詢問男童,確認其與家人走失後,便協助將男童帶至捷運站。見男童眼眶泛淚神情緊張,捷警耐心安撫其情緒,並細心詢問同行家人特徵,同時調閱站體監視器查看路線,後捷警牽著男童的手至站外沿著原路找尋,途中行經漢中街派出所,原欲前往詢問是否有家屬正在尋找走失孩童時,正巧遇見男童父親與姊姊正焦急報案尋人,順利協助男童與家人團聚。男童父親對警方即時協助並耐心陪同沿途找尋及熱心服務的精神,充滿感激與深表謝忱,也感謝熱心民眾適時伸出援手。

     捷運警察隊呼籲,捷運及商圈人潮眾多,家長如攜帶孩童外出,務必隨時留意行蹤,可在孩童身上放置聯絡資訊,降低走失風險。如不慎走失,請立即向捷運站務人員、保全或捷運警察反映,或撥打110報案電話,捷警將立即趕赴現場處理,維護搭乘捷運旅客安全。 

Posted on

大同高中-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7號

業務聯絡:研發處 陳瑞宜主任;25054269 轉 190;0972638622

新聞聯絡:秘書室 陳品璇秘書;25054269 轉 102;0921831901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主題: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市立大同高中)為積極培育未來AI人才,於113學年度成立「新科技學程人工智慧AI專班」,課程設計緊密結合資訊、數學與工程等跨領域知識,讓學生在高中階段即能接軌新興科技趨勢。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24950/675a4795-29af-4339-beee-4e5ec31a5e5a.jpg

 此次合作涵蓋多元面向,全校學生可於「IBM SkillsBuild」線上學習平台自主學習人工智慧、資料科學、雲端運算、資安等國際級內容,並取得官方認證學習證書,強化學生的未來競爭力。同時,雙方共同規劃系列講座與工作坊,深化學生對AI技術實務應用的理解,讓教室學習延伸至現實世界。

 為進一步落實產學協作精神,市立大同高中柯明樹校長親自帶領AI專班師長與36位學生,前往臺灣IBM公司總部參與「大同高中TJBot Workshop」活動。在這場融合科技與教育的創新活動中,講師們以豐富的技術資源與專業人力支持,積極推動教育扎根,展現企業對教育發展的高度承諾。

 學生們在講師引導下,學習運用 IBM watsonx™ 建立具備理解與回應對話,並透過實作模擬,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設計與成果發表,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感。學生們展現驚人的創意與學習成果,製作出可應用於真實世界情境的聊天機器人,其中優秀作品將於6月14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的「臺北AI教育節」中對外展出。

 市立大同高中持續秉持「培育未來領袖.社會菁英」的願景,積極整合優質社會資源與全球視野,致力將6Cs全球素養:品格(Character)、公民素養(Citizenship)、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創造力(Creativity)與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深度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幫助學生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 新聞稿1140612大同高中-培養未來AI領袖:市立大同高中走進臺灣IBM,實戰打造智慧應用.pdf
  • 大同高中AI新科技學程學生前進IBM
  • 分組學習討論AI機器人架構
  • AI學程班學生認真聽講
  • 學生發揮創意構思機器人功能
  • 學生與IBM講師熱烈互動提問
  • 學生撰寫程式動手實作
Posted on

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報名截止日延長至114年6月30日止!總獎金30萬元等你來拿!

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報名截止日原訂為114年6月20日(五),為擴大徵件與提升推廣宣傳效益,報名截止時間延長至114年6月30日(一)18:00止,歡迎各路好手踴躍參加!

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已啟動徵件並於114年5月24日辦理徵件說明會,本年度大獎延續以「創新提升、生活想像、社會共好、可持續性」四大價值指標為探尋老屋新生的線索,無論是以創新的經營策略或設計手法,滿足使用需求、解決問題,或在材料材質選用與改造工法的設計,達成環境友善與循環再利用精神,以及以居家空間傳遞多元生活態度、風格與文化,展現在城市居住的新樣貌,皆為大獎期待推廣的價值與精神。本年度將評選出3件「評審團大獎」,各頒發獎金10萬元,以及10件傑出作品「BEST 10」及1件「整建維護特別獎」,推廣得獎背後的重要價值,提供大眾對於老屋改造、多元使用的可能性與想像。

都市更新處表示,為廣邀市民參與徵件活動、提供老屋情報,延長徵件期間歡迎參加抽獎活動,至「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粉絲專頁貼文「喂~台北怎麼『老』是這樣……根本好美又好讚」按讚、留言及tag推薦老屋改造作品,即可參加抽獎,一起成為老屋偵探、創造城市話題! 

今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持續徵求臺北市內具創意及成效良好之整建維護改善成果案例,總獎金高達新台幣30萬元。本次徵件期延長至114年6月30日(一)止,報名簡章、活動詳情請至「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官網(https://www.taipeiface.com)、Facebook搜尋「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或洽左腦創意行銷有限公司02-2356-0870分機19孫先生。

  • 圖說:2025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報名截止日延長至114年6月30日止。
Posted on

裝潢廢棄物合法委託清除 確保自身權益

承辦單位:環境清潔管理科

發稿日期:114年6月12日

聯絡人:鄧淞駿科長

聯絡電話:0935-029-845

裝修垃圾被亂丟連屋主也罰!王小姐(化名)日前進行居家簡易修繕工程,經友人介紹,委託林姓男子負責施工並處理廢棄物。未料林男將廢棄物隨意違規棄置,環保局接獲通報後展開調查,最終查獲此一不法行為,除依法告發林男外,也追溯委託人王小姐未先善盡確認廢棄物是否交付合法廠商清除的責任,依法對其連帶開罰,令王小姐後悔不已。

環保局表示,該局日前執行巡山勤務時,接獲登山客反映內湖區金龍產業道路旁邊坡遭民眾棄置廢棄物,經該局派員進行破袋稽查,依據內容物循線查到林男於桃園市承攬簡易裝修工程後,駕車將裝修廢棄物及案場整理出來之家庭垃圾隨意棄置於金龍產業道路,環保局依法取締告發,就林男無證從事廢棄物清除作業部份函送地檢署偵辦,並向行為人求取相關清潔費用。另亦同步追溯產源未依法簽約,將廢棄物委託非法業者的責任,對業主開單處分。

環保局說明,民眾或店家若有裝修廢棄物要丟棄,應委託領有廢棄物清除許可證的廢棄物清除公司,並訂定契約書確認廢棄物的數量及最終處置地點,以確保廢棄物合法清除處理,避免誤觸法網,連帶遭罰。合法廠商資訊可至事業廢棄物申報及管理資訊系統-公開查詢-許可資料查詢-公民營清除處理許可證查詢。

環保局強調,非法棄置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小覷,絕不姑息不肖業者及民眾違法行為,該局持續派員進行環境巡查,若查獲即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要求行為人清除處理,並同步追溯產源未合法交付廢棄物之連帶責任,業者或民眾千萬不要抱著投機僥倖的心態輕易試法。

環保局呼籲,莫貪圖一時便利,非法棄置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也鼓勵民眾若發現違法棄置廢棄情事,可撥打1999市民熱線提出檢舉,通報環保單位前往查察,共同維護北市市容環境。

  • 臺北市環保局查獲違規棄置廢棄物
  • 臺北市環保局人員清理遭違法棄置的廢棄物
Posted on

異鄉工作之路如何過關斬將? 北市推「移工學校」成為你的攻略指南

  「聽不懂老闆說什麼,怕做錯被罵」、「老闆要我幫阿嬤做復健,但阿嬤太累不想動,我該怎麼辦?」這些情境每天都在臺灣各地上演,尤其外籍移工在勞動市場及長照領域扮演角色日趨重要,如何減少溝通誤會與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壓力,成為雇主與移工共同的挑戰。臺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今(12)日表示,持續推動「臺北移工學校」YouTube頻道,致力打造一所沒有圍牆、不受場域限制的線上學習平台,建構兼具彈性、多語支援與文化敏感度的在地學習資源網絡,陪伴每位來台工作的移工走過異鄉之路。

  臺北市勞動局長王秋冬指出,移工在臺期間,常會遇到語言障礙、專業技能不足、生活適應困難等多重挑戰,因此協助他們透過學習持續成長,是市府非常重視的目標。移工學校頻道目前聚焦三大核心課程內容,包括華語會話、照顧技巧以及共同學習,涵蓋日常生活中文對話、基礎居家護理、跨文化理解與職場安全知識等,幫助移工提升適應力與工作信心。

  重建處也補充,今年課程將更貼近實際生活需求,例如照顧技巧單元將加入輔具的認識與操作,提升移工在看護照顧方面的實務能力;同時針對聘僱移工相關法令提供淺顯易懂的解說,降低勞資雙方產生誤解與爭議的機會;更會分享移工母國的飲食文化,讓移工與雇主都能在理解與尊重中建立更好的互動關係。

  為了進一步鼓勵正向的勞雇合作與情感支持,重建處每年持續推動勞雇支持相關服務,今年也將舉辦「優秀移工選拔活動」,表揚在臺付出心力的移工朋友,徵件截止日為6月23日,歡迎各界踴躍推薦。

  此外,6月29日也將於臺北車站一樓大廳舉辦「外籍移工健康關懷活動」,提供義診、健康檢查與醫療諮詢等免費服務,邀請所有移工朋友與雇主一同參加,透過實際行動共同打造溫暖、友善的工作環境。

  如果市民朋友家中有移工夥伴,歡迎一起加入「臺北移工學校 YouTube 頻道」展開探索旅程吧!同時也歡迎追蹤、訂閱重建處「手牽手at Taipei」Facebook粉絲專頁,可以參與體驗活動、認識異國文化及聘僱外國人相關資訊!

  • 圖說一-臺北移工學校YouTube頻道擁有豐富課程,適合移工及國人共同學習
  • 圖說二-移工健康關懷活動是每年皆會辦理勞雇支持服務,非常受移工朋友歡迎
  • 圖說三-獲得優秀移工稱號不僅是個人努力和成就的認可,更是肯定她們對臺灣社會的貢獻
Posted on